English

面向市场 出版科研必须面对的课题

1999-11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徐昙 本报记者 邢宇皓 我有话说

市场,是当今出版业谈论最多的话题。作为出版科研单位,对此是怎样看的,又有哪些对策?日前,记者走访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。在采访中,副所长郝振省更多地谈到了出版科研自身在面向市场方面的不足。

“今天,我们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改变,出版研究只有跟上出版业发展的步伐,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、确立它的位置。”郝振省认为,在整个出版业发展中,出版研究已经作出了很大贡献,不但在出版理论研究和出版改革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而且为国家制定出版政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。但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,出版事业越来越以一种产业的形式而存在。这就要求出版业本身既不能简单地以市场为导向,又要最大限度地面向市场,在生产精神产品、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,尽可能实现其经济效益。出版研究也应该就此调整思路,改革原有机制,“和出版业一样,面向市场,是出版科研必须面对的课题。”

在谈到面向市场,出版研究面临哪些问题时,郝振省认为,就总体而言,从事出版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市场观念还不够强,对于市场的反应还不够敏感,缺乏对出版产业实际操作和未来发展方面的研究。“不少研究人员,还只是习惯于对一般问题的研究,而不习惯于对某些特殊问题作深层次的研究;习惯于概念和逻辑的推理、判断,而不习惯于对出版机制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研究,缺少创新观点;习惯于对事物进行“质”的分析和剥离,而不习惯于“量”的统计和分析;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出现的比较多,拿出实际操作方案的比较少,往往不能满足出版单位的实际需要。因此,不少出版科研成果得不到出版业的认可。

出版业急需理论的前瞻性介入,而出版科研成果的严重不足,研究的课题明显陈旧,研究手段严重滞后,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对供求矛盾。郝振省认为,解决这一矛盾,必须首先解决“出版科研课题与整个出版业、发行业的实践存在较大的距离”的问题,要瞄准市场,根据出版业的发展需要确定课题。“课题可以不拘大小,不拘类别,不拘规模。既可以大到像‘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’这样关系整个出版业未来的问题,也可以小到为一个出版集团、一个出版社提出改革发展方案,甚至为一本书作市场调查。面向市场,就要满足不同层次市场的需要。”

郝振省认为,出版科研要面向市场,还要从加强自身管理做起。“当前,还存在科研工作自身不怎么讲究科学的现象。”他举例说,许多杂志社、出版社,都有明确的、操作性很强的目标责任制,而出版科研却还在“吃大锅饭”,这使得课题承担人不明确、经费无着落、研究进度无人监督,甚至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认定。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,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始实行课题的招标、投标,成立课题组,研究人员同研究所签订课题合同,明确责任和权利,建立课题成果的刚性标准,实行课题费包干,引导科研人员敢于承担挑战性课题。“有了‘过河’的任务,才会有‘找桥’、‘造船’的压力。实行课题目标责任制,就是要‘逼着’每个研究人员最大限度的开动自己的研究‘机器’。同时,也要做好‘进补’和‘充电’工作,根据研究工作的中短期需要,开展学术讲座和开列必读书目,发挥研究者的特长、爱好,挖掘个人潜力,激发其创造力,使研究人员始终站在自身学术领域的前沿。”

郝振省说,为了更好地使出版研究面向市场,就要按市场来重新审视自我,调整思路、机制,真正形成研究的气氛,掌握信息、调查问题、拿出对策,更好地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服务,为出版业服务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